理性看待“网约车市场饱和”

  近日,“市场饱和”话题引发关注。我国多地发布网约车行业风险预警。预警信息显示,多地网约车运力已趋于饱和,或者远超实际需求,提醒慎入网约车行业。

  网约车市场的饱和度状态,数据最有说服力。从2022年初网约车驾驶员证书的发放数量398.8万本,到2023年8月的605.9万本,再到2024年3月底的679.1万本,两年时间网约车数量增加了70%。随着更多资本涌入网约车市场,在顾客数量总体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僧多粥少”的情况会日益突出,就会呈现下滑态势,整个行业的盈利能力和收入状况不容乐观。

  这种态势跟诸多新兴行业初期发展的状况极其相似,随着大量资本的涌入,特别是头部企业的加入,整个行业在短期内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格局,粗放式发展所带来的良莠不齐,形成了一种恶性竞争,与高质量发展背道而驰。一边是网约车司机抱怨赚不到钱,一边却是乘客不断吐槽乘坐体验下降,“打车越来越臭”成为网约车行业的新标签。

  这种形态不可延续也不能持久,市场规模也不可能无限扩张,为了减少无序扩张所带来的巨大成本,需要行业从“卷规模”“卷成本”的扩张态势,向“卷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方式转型。对行业的治理也需要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准入标准,对行业规模实现有效控制,此举可称之为“关前门”。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的行业服务准则、综合评价体系,强化日常监督,对服务质量低、社会风评差、盈利能力弱的存量运力进行淘汰,以“开后门”的方式实现新陈代谢。

  同时也要看到,网约车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应该交由市场自行调节。各方需意识到,市场饱和所带来的危机,或许也是整个行业转型升级的良机。比如,行业从业人员要有危机意识和大局意识,本着长远发展的目的,不断规范自身行为和提高服务能力;平台公司要在政府的指导下规范高额盈利模式,本着以顾客为中心的原则提升服务,通过技术创新、优化用户体验等方式获取竞争力。尤其在无人驾驶技术被广泛运用到网约车行业的趋势下,整个行业要加快新技术的运用,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效益。行业协会要进一步提高行业自律的能力,尽快制定更有约束力的行业规范,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自身作用。

  当然,供给侧的改革只是一个方面,作为需求侧的乘客,在网约车精细化管理和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也应发挥反向促进作用。比如选择那些市场信誉度高、服务质量好的平台公司,消费者“用脚投票”促进优胜劣汰,让那些没有市场和消费认可的网约车公司出局,由此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形成良性竞争的态势。

网约车问题请联系微信:CCSK166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代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