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上质量黑榜、商业模式被证伪,嘀嗒出行融资、上市均无望?

疫情影响下业务大幅缩水,又因无证、违规经营被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处罚,接着先后登上“2020年315出行平台质量榜”和聚投诉的2019年“共享出行”行业金虾奖两个黑榜。

嘀嗒出行流年不利。

嘀嗒出行:“捡漏”顺风车业务而麻烦不断

2018年,因为接连出现重大事故,网约车巨头关闭了顺风车业务。原来在网约车行业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嘀嗒出行“捡漏”实现了业务增长。

但是颇具争议性的顺风车业务也让嘀嗒出行频出事故,负面不断。

例如法律风险。今年2月,嘀嗒出行因违反北京市有关“疫情防控期间,暂停出入北京顺风车业务”要求,被约谈责令整改,关停该业务。并因未取得经营许可擅自从事网约车经营活动,处以15万元罚款。2019年9月,嘀嗒出行因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问题,嘀嗒出行被工信部点名批评。

再如人身安全。2019年1月26日,广州乘客马先生通过出行时,私自加价未遂,持刀砍伤乘客后逃离现场。2019年2月,北京海淀法院网消息,赵女士于2018年12月1日,在“嘀嗒出行”预约顺风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两车乘客受伤。2019年7月,艾女士在嘀嗒出行上喊了顺风车从深圳回东莞,司机居然向其伸出了“咸猪手”。

而各类乘车体验问题更是不断。投诉平台近期数据显示,黑猫投诉相关投诉1907条,聚投诉达584条,其中主要集中在“扣费不准”、“限制接单”、“提现失败”、“擅自封号”“司机爽约”“恐吓顾客”等。

顺风车业务模式被证伪

各类事故不断、乘车体验不佳,限制了嘀嗒出行的顺风车业务市场空间,这也是这些年顺风车饱受争议的原因之一。

而监管层对顺风车业务的定义,直接导致嘀嗒出行的顺风车业务不具备盈利能力。

监管部门明确表示,顺风车必须以驾驶员自身出行需求为前提,事先发布出行信息,由出行线路相同的拟合乘人员选择合乘车辆。顺风车行为必须不以营利为目的,仅与搭乘人员分摊部分出行成本或免费互助。严禁以顺风车名义从事非法营运,对每车每日的合乘次数要有一定限制,符合所在城市的交通出行常理。

这就注定了嘀嗒出行的顺风车业务存在瓶颈,且仅能作为公益平台或者流量获得平台,而不能作为主营商业盈利业务。

出租车业务:难与滴滴竞争且盈利困难

嘀嗒出行两大业务之二是出租车业务,从2017年起开始运营。

嘀嗒出行喊出了“助力出租车行业复兴”为使命,推出自由抢单不派单,零元佣金不抽成等政策。由于采取补贴和免费推广策略,嘀嗒出行与出租车司机成为利益共同体。2018年,嘀嗒出行的出租车业务获得了不错的增长。

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嘀嗒出行也不可能持续免费为出租车司机免费服务。但是在开始收取服务费后,立刻引起出租车司机反弹。

目前,嘀嗒出行在出租车业务上面临着两难,继续补贴策略将拖垮其现金流、并盈利无望,提升服务费又无疑会把好不容易聚拢的出租车司机们推向其对手滴滴。而滴滴的综合实力和现金平无疑大大优于嘀嗒,嘀嗒出行根本无力应对竞争。

商业模式被证伪,融资、上市均无望?

现有的顺风车、出租车业务都被证明无法为嘀嗒带来多大盈利能力。嘀嗒出行把把目光投向了衍生业务。

嘀嗒出行CEO宋中杰公开表示,未来希望公司从衍生业务中寻找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与出租车行业合作,把出租车车内车身做成广告平台,以广告收入分成增收。

但是出租车广告业务模式至少已经有十年以上历史,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一家或以上公司经营相关业务,但是从来没有一家公司实现多大意义上的成功。反而上海、郑州等地,近年都传出了出租车椅背广告公司破产、租车后窗广告公司被取缔的新闻。

嘀嗒出行假盈利、真缺钱?

在两大主营业务盈利模式证伪,出租车广告业务希望渺茫的情况下,嘀嗒出行却多次宣称自身已经盈利。

此外,嘀嗒出行近期先后传出融资3亿、启动上市融资计划等传闻。

但是业界人士却认为这些信息更像是“烟幕弹”。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曾表示,嘀嗒出行业务受到疫情影响遭遇挑战,势必改变或动摇投资者对其的判断和预期,现在放出消息,有可能只是为了间接影响资本对公司的观感。

可见嘀嗒出行盈利是假,缺钱是真。此前一些列信息,更应该被解释为嘀嗒出行在疫情影响下现金流承压,希望通过一些列“烟雾弹”来吸引投资人。

不过,在企业本身盈利模式不明,存在强大的竞争对手滴滴,资本市场正遭遇十年一见的危机情况下,嘀嗒出行要融资可是难上加难。

网约车问题请联系微信:CCSK166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代码图片